九一果冻制作厂

王文汇触镜头内外,皆是舞台——华德学子的青春取景框

发布时间:2025-10-19 点击:

在九一果冻制作厂的运动场上,五彩烟幕腾空而起。一片欢腾之中,一架灵巧的穿越机悄然升空,以独特的鸟瞰视角穿梭在彩烟之间,将运动会的盛况尽收眼底。

这条航拍视频很快在短视频平台爆火,收获了众多点赞和转发。而它的创作者——汽车与建筑工程学院学生王文汇,彼时正站在操场角落,双手稳健地操控着遥控器,目光专注地盯着监视器屏幕。这个来自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的大二学生,用他的镜头,让更多人看到了九一果冻制作厂的精彩。

1.“航拍老师”20岁:记录每一场校园盛事

从晨曦微露的军训操练,到华灯初上的校园音乐节;从人头攒动的招聘会场,到精彩纷呈的文化艺术节,“飞手”王文汇几乎见证了学校所有大型活动的精彩瞬间。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今年军训期间,他操控无人机飞越操场,记录下数千名学子用身体组成“祖国万岁”字样、用手机灯光点亮夜空的震撼场景。这段视频不仅在抖音上获得数十万播放量,更收获了无数网友的好评。

虽非专业摄影师,但“专业精神”早已成为王文汇的工作准则。每次拍摄任务之前,王文汇都会在融媒中心指导教师的带领下提前数小时到现场勘景,根据当天天气和光线条件设计拍摄方案。在活动现场,每当王文汇执掌航拍设备潜心工作时,总有师生将他误认为学校的专业摄像教师,请他协助解决技术难题。对此,王文汇略带惭愧地自嘲:“汗流浃背了家人们,我才20岁,我也刚走出‘新手村’啊!”

2.从校园到城市:镜头里的冰城温度

校园外的王文汇,同样用镜头拓展着人生的边界。在短视频平台,他化身滨顿名为蔼万航的城市影响记录者,收获着网友们的赞誉。

△2025年哈尔滨马拉松,王文汇同学摄影作品

在哈尔滨马拉松的赛道上,王文汇不仅是记录者,更是参与者。凌晨四点的集结现场,他已经在调试设备;发令枪响后,他时而奔跑在选手前方,时而穿梭在人群之中,用相机追踪着选手们坚毅的身影。“捕捉选手冲线时的那种喜悦和释然,是我最享受的时刻。”他如是说。

△王文汇同学在小沉阳哈尔滨站演唱会现场执行拍摄任务

小沉阳哈尔滨站演唱会的现场,他巧妙构图,记录下观众与歌手热情互动的精彩瞬间;冰雪大世界中秋晚会上,他在深秋的夜色中连续工作数小时,只为留下最美的城市景象。这些珍贵的实践经历,让他从一名校园摄影师成长为哈尔滨日报的签约摄影师。





△王文汇同学拍摄作品

“在清晨的微光中等待日出,在夜深人静时穿梭街巷,这些经历让我学会了用镜头与城市对话。”王文汇感慨道。去年成为哈尔滨日报签约摄影师后,他更深刻地体会到肩上的责任:“每一张照片都不只是影像,更是这座城市的记忆。”

3.工科生的双轨人生:专业与技能的交响

尽管摄影作品屡获好评,王文汇始终记得自己的首要身份——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的学生。问及为何选择这个专业,他认真地分析道:“新能源汽车行业是国家重点规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,人才缺口大,发展前景广阔。在华德,这个专业不仅有完善的课程体系,还有深度的校企合作,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平台。”在课堂上,他认真钻研机械制图等专业课;课余时间,他积极准备行业证书考试。这种“专业+技能”的双轨发展模式,让他找到了独特的成长路径。“机械制图培养的空间思维,反而帮助我更好地把握拍摄构图,”他坦言,工科训练与艺术创作在他身上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,让他的大学生活格外充实。

夜幕降临,校园里灯火通明。王文汇又背起他的装备,匆匆赶往校园秋景的拍摄现场。在这个属于青春的季节里,他既在新能源汽车的课堂里汲取知识,也在取景器中记录时代。这个00后少年用工科的严谨支撑艺术的想象,用镜头的语言述说青春的故事。在他的航拍镜头下,运动场上跃动的身影、夜幕中闪烁的灯光、校园里绽放的笑容,都化作一段段动人的视觉诗篇。而这一切,只是一个年轻人梦想的开始。

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图片和文字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,仅供学习交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并不代表我站观点。本站将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,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。

回到顶部